告别“裸奔”十年:支付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蚂蚁金服在2015年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提出“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将成熟的技术加速开放给合作伙伴。某种程度上,这是因应微信支付的一次战略出击。 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蚂蚁已经开放包括金融智能、金融安全、金融分布式、移动安全、区块链、金融的分布式数据库等在内的80多个金融科技产品,以及50多个以交易场景为核心的技术性、行业性、通用性解决方案,已经在金融、出行、政务、零售等不同行业实现应用落地。 “这些开放的产品中,有80%的都是依托于蚂蚁金服在‘双11’期间打磨出来的自主研发技术。这或许才是‘双11’留给社会的最大财富。”阿玺说。 三天前,11月7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蚂蚁金服金融级区块链应用平台入选“2018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这是继两年前OceanBase入选后的第二次。 井贤栋(蚂蚁金服董事长、CEO)说,蚂蚁区块链一直聚焦两件事情,一是攻克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级区块链平台。二是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加速整个业界对区块链核心价值的理解。 开放是蚂蚁金服的使命和未来。井贤栋说,回顾对比以前的技术革命,传播到其他地方,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一次数字技术,从诞生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度,只用了短短十几年。 “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蚂蚁金服、支付宝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携手更多伙伴,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于支付宝来说,一个代表性的“开放”事件,是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 2017年12月5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一个多月后,上海地铁宣布从2018年1月20日起将全线试行刷码过闸。 上海地铁是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试行刷手机乘车、支付宝付款,是三方战略合作后的又一实质性进展,也意味着支付宝在公共出行领域又拿下了一大地标级场景。 在三方的合作框架中,未来阿里巴巴研发的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分析等多项技术也将逐步应用于上海地铁。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告诉“商业人物”,各方是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接触。 “2017年5月底,我们正好有一个招标,确定了项目合作的关系。之后,双方的高层进行了多次地交流、沟通,包括我们集团总裁、董事长、副总,阿里系马云马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以及阿里云的一些高层领导们,双方通过一些沟通以后加深了解。” 2017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5日,会议一结束,一众互联网大佬们纷纷组织各种饭局的时候,马云悄然离开了乌镇。 “他来上海地铁签约了,就是那天我们确立了战略合作签约。” 金涛说:“上海申通地铁和支付宝的合作是我们互联网服务的开端,因为我们是有传统的互联网服务的,比如说网站,就是2B的那种方式,所以从支付宝合作了以后,我们是真正地2C的,向每一个乘客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非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来说我有很多经验和能力可以用得上。” 今年年初开通刷码乘车之后,上海地铁的365个车站、666公里的路网全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是支付宝的话,可能撑不下来这件事情,”金涛说,“我们上海的地铁上班的早高峰压力就非常大,它会急剧地达到8倍以上的上升速度。” “我们不知道会爆发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乘客会大量地去点击,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要求所有指标不能超过5%,核心性能指标不能超过3%,实际上因为与支付宝和阿里云的合作,当天就落实了。”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运行之后,上海地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手机扫描乘车的乘客比例超过了35%,地铁的运营成本下降了,单程票使用率从10%下降到了7%,社会资源节约下来了。 “数零钱和票卡的流转都是有成本的,我们每一年单程票印刷600万,这600万用在哪儿不好。更不要说,这些单程票每天要收回来、洗干净,再送到各站去,这些票卖出去的每一分钱你都要数清楚,再存到银行,人工,全是人工。” (编辑:老爷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