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生活很苦很累, 去看看快手吧!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我前阵子在快手和抖音里分别开了两个属性不同的号,快手专门拍些上海的路边风景。 先说蛤!这篇可不是快手的软文,只是使用心得而已。 你们也知道,快手的风格,所以我取的标题,你们看看都是啥鬼畜玩意: ”全中国最小资的街道,连欧洲人都爱上了”、 ”上海黑帮大佬的亿万豪宅,竟然沦为民工群租房”、 ”一夜暴富,每平米35万元的动迁地” ......我自己看得都快吐血了,不过还真有效吶! 你们别问了,我是不会告诉你们快手号的 快手一向给人草根的感觉,甚至有些猎奇的成份;一开始,我关注了各种身材特火辣的体育生小姐姐;各种少数民族的小姐姐,看他们边走边拍,拍他们的食衣住行与生活,经常会有”哇!这样也行”的感叹。 太多人对快手的刻板印象还都是乡镇小青年的猎奇生活,其实快手里面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你的想象;比抖音里各种学猫叫的小姐姐有趣多了;基本上你随便输个地名,就能看到该地的生活方式;里面形形色色的人,按照算法不断点下去,你会看到各种奇特的职业,奇特的生活方式。 比如你可以看到大凉山的百姓日常走天梯 可以看到新疆的农民日常拍沙尘暴 可以看到抚远乌苏里江上的渔夫補鱼 東北集安深山的采参人 在被快手被整改之前,你甚至可以看到民间作法,跳大神等实况,后来都因宣扬迷信的缘故禁了,那是多好的原生态民俗学文本呀! 起初,我用”上帝视角”当各地趣闻来看,看久了忽然意识到,这一点都不猎奇,猎奇是我们先入为主的心态,我们过着自己已经无趣的生活,能实时看见没想象过的生活方式,自然觉得新鲜; 可是这明明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一点都不奇怪;城里人还活在互联网菁英化的过去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早让偏远地区老农民也爱上随时拍摄自己的生活。 我喜欢看快手上许多开托挂大卡的司机,经常一开几千里那种,四千公里五十小时,从乌鲁木齐开到河北之类的,他们每天拍摄他今天开到哪了,遇到些什么事,边拍边吐槽路政交警啥啥啥,就像看连载的公路片。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他们家兄弟几人都开长途卡车,平常天南地北几千里,有天竟在半路遇上了,两辆车就同开了百来里,靠着无线对讲机瞎几巴聊些荤段子啥啥。 終於在下个路口又要各别西东。”再见啦!兄弟,过年再见!”叭叭叭几声。 画面最后,望着他哥的车逐渐远去,淹没在大雾中。 快手里的大巴女司机是个很受关注的群体,年纪轻轻的拿了B类驾照开拖挂,难免有人觉得是炒作,姑娘们不服气纷纷晒驾照;这又是拿自己有限生活经验的去肚量另一种生活方式;最有名的女司机大概是云歌,百万粉丝,经常跟父亲一同出车,最近在征婚,快手里的卡车司机都为之疯狂,大概也是炒作,不过也无所谓啦!每个领域行业总有几位网红嘛。 女司机走南闯北,必须剽悍才不会被欺负 ,毕竟还有軟的一面,也喜欢把车内部装饰得漂漂亮亮,绝大多数时候,车就是他们移动的家。 开拖挂一开几千里,全国各地跑,日夜兼程,有兄弟车,也就有夫妻车,一人开,一人帮拍;有时孩子放假了,也把孩子带着一起跑,全家人就住在车上。就如同路边小杂货五金店这些夫妻店,夫妻俩四处筹钱加贷款买了辆车来跑,这辆车就是他们一家的事业 有时开了几千公里到目的,结果货物坏了潮了,货主拒收,怎么办?这一趟等于白拉了还倒贴油钱,那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认倒霉,只好下一趟更努力赚回来。 过去总把高速路上卡车侧翻,二师兄到处乱跑当作笑话,现在我比较能理解了,这意味着一个家庭血本无归。 (编辑:老爷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