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 深氪
36氪从多个信源处得知,从今年下半年起,对于与业务弱相关的项目,腾讯投资几乎暂停接触,已投项目因不符业务需求跟投停滞。“腾讯投资并购部手头在做的,都是现有被投公司的合并、增持,完全没在扩张新的领域。”一位财务顾问告诉36氪。但对于以上说法,腾讯投资予以了否认。 某种程度上看,今年7月开始的P2P雷潮,也跟金融紧缩和经济大环境放缓有关,因为这导致了大量本就脆弱的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那么借钱给它们的P2P平台自然难逃一劫。 7月31日,P2P公司“草根投资”发出公告称,有几家核心借款企业逾期了,金额上亿,而这几家企业都属于正摇摇欲坠的阜兴系上市公司。员工夏倩一打听才知道,公司前两个月已经在用自有资金给提现的投资者做垫付了,金额高达7亿。为此,“老板都亲自出去借钱了,甚至找了一套南通几百万的房产直接兑付给用户。” “7月底出事之前我们没看到一点征兆,公司的现金流一直不错。”草根投资前员工告诉36氪。草根投资是杭州排得上第二阵营前列的一家P2P公司,累计投资总额达到800多亿,贷款余额97亿,规模不小。 2018年夏天,整个P2P行业陷入了一场集体失控。草根投资所经历的闹剧绝不是孤例。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份,爆雷的平台数量就达180家。在这场旋涡之中,宣称上市系、国资系的平台也未能幸免,且某些P2P平台就是上市公司用来吸纳资金的工具。 从总资金规模看,P2P爆雷并不算大,但对普通人的信心上却有一击。 种种迹象,让VC变得非常谨慎。泰合资本董事梅林透露了一个数据:2018年,投资意向毁约风险从去年的10%飙升至50%,两个TS(投资意向书)里就有一个可能不会投。并且,资本也从愿意支持创业者烧钱扩张,转变为要求创业者自己造血、盈利。 2018年,无人货架的风口骤然停止,从去年的狂飙突进,到今年初大批创业公司寻求被收购,也是这种心态变化的产物。 范韶伟在2017年4月成立便利家仅1个月,就拿到了融资。融资后的第一件事是抢点位。“股东跟我说这个时间点上不要花太多精力打磨产品,得赶紧铺点位,大肆抢夺市场,这样才能快速拿到下一轮。” 这演变为一场资金消耗战,但此后无人接盘。为了把数据做起来,范韶伟开始做“一元便当”的活动,这样一天就要亏大几千块。很快,融资花掉了三分之二。同时业务赚不到钱。竞争导致成本高企,做办公楼场景一直亏损。他今年4月裁员结款时,账上只剩下了5万元。而头部玩家猩便利也传出撤点、裁员的消息,果小美更是放弃线下业务。这真是一个短命的风口。 ofo创始人戴威在2018年3月接受36氪专访时说:“找到自己的造血能力,比我们融多少钱都要更踏实和有信心。” 找钱,成为了创业者2018年的主题词。调查显示,寒冬来临时,54.9%的创业者开始相信,“保证现金流”是最紧要的一件事。 如今,即使是面对今年大热的社区团购时,投资人也没有了前两年追“共享一切”和无人零售时的不顾一切的架势。大家更多探讨起了这项业务的风险。“之前在风口里栽了跟头的投资人现在也知道摔疼了,得悠着点。”而另一个原因是,“非一线资本在前两轮风口来的时候把钱基本都烧光了,现在没钱了。”一位零售企业战投的投资人告诉36氪。 消失的移动互联红利,和马太效应 过去十年的创业黄金期,正是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十年。 根据CNNIC数据,2008年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为2.98亿人,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8.3%。这近乎三倍的、由移动端拉动的增长,托起了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一批长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超级独角兽,和分散在不同行业内的、数以万计的创业者。 做独立游戏起家的韩坤在2013-2014年一直收到基金的投资意向,“每周都有两三家,估值也给得很高”,但都有一个条件:赶紧进军手游市场。因为人们上网习惯从PC转移至手机,意味着几年内就可能增量十几倍。 那是小成本手游创业的黄金年代。2014年,成立才一年的莉莉丝科技靠大约200万的融资做出了一个超级爆款手游“刀塔传奇”,这款游戏在之后的4年里为这家公司源源不断的带来了50亿流水。“用小成本博大爆款”、“靠一个爆款实现10倍增长”的故事都是在红利期才能结下的诱人果实。 即便做不成爆款,早年靠模仿成功游戏做“换皮”,也能活得不错。所谓“换皮”,就是照搬现有成功游戏的玩法规则,换一套美术,收割玩家。在早期市场,新用户更容易容忍相对低质量的内容或服务。 但市场不会停止演进。游戏从一个兼具用户红利和盈利红利,到2018年遭遇天花板,游戏玩家数量增幅创下近九年来最低值。 “成都的游戏公司做的游戏就非常同质化,到今年这些小作坊基本都完蛋了。” 韩坤心情很复杂,他的投资方之一是来自成都的一支基金,结果在他们大几十个portfolio里,如今只剩下5家还活着。 大量创业者在存量市场里抢份额,必然惨烈。 “2014年500-1000万的研发投入是可以做出一款拿得出手的游戏的,现在得2000万,甚至更高。”沐瞳游戏运营总监颜勤书告诉36氪,现在很多产品,投入1000多万也还只是在demo阶段。 发行成本同样水涨船高。“2015年的时候,获客成本大概在10-20块之间,现在要70-80块。” 韩坤告诉36氪。因为太贵了,他自己甚至在2018年放弃了买量,只做自然流量。 “想要在腾讯网易两座大山之下做出刀塔传奇这个量级的爆款,没有上亿的投入,没戏。” 韩坤说道,而这已经把绝大部分创业者挡在了门外。 “越来越贵”不仅是游戏创业者的困扰,这已经成为全互联网行业的问题。 (编辑:老爷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