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我的日常生活原本“循规蹈矩”,可以概括为一条上班下班的直线。但和骑手闯关的日子,我开始重新审视居住其中却长时间忽略的“我的社区”。再看到骑手时,我会脑补他们要走哪条捷径,路径规划如何,好像有种对地图了如指掌的感觉。 街区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是城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街区的生机,不只是由城市规划者来设计的,尽管这是他们的责任,街区的生机更应该由生活其中的人们自行产生。 正如简·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探讨街道时提到的,“一些人的活动吸引另外一些人”,城市因此充满着运动和变化,像是“一种复杂的芭蕾,每个舞蹈演员在整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和谐的整体。” 作为街道最频繁的使用者——外卖骑手与快递员,可谓是街区这项公共事业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检测者。往来穿梭的他们,反馈着诸如对围栏、墙体、门洞的建造合理与否的切身体会。 尽管这些体会目前只有我一个聆听者,尽管两位师傅说最终都会离开这个城市,而我自己,也并非就是这个城市永久的居民。但在此刻,我们共享着同一个街区。 在两位师傅的启发下,我也为自己的常规轨迹拓展了一条小小的“捷径”——一个铁轨之下的地下通道,可以避开上班路上拥堵的东三环。 我珍惜着与骑手之间因为闯关而有的这么一场小小的交流。骑手路上的莽撞,是否也凸显了城市设计时的问题?也许接下来我应该找更多人聊聊。 (编辑:老爷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