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碧桂园进军智能制造产业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也赞同了这一观点,在他看来,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在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类脑以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 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机器人领域建树颇多,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机器人品格定义,备受行业认可。 对于未来的校企合作,包信和表示:“中科大希望与博智林机器人,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以及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据沈岗介绍,自7月启动招聘至今,博智林机器人已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超70名博士加盟,梁衍学就是其中之一。 “初次来碧桂园时,并没有考虑是否加盟。”梁衍学说,“后来走进碧桂园SSGF工地,真正感受到这个企业的精益思维,没想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竟然在把建筑工地做成数字化工厂,这正是从事精密机械行业所必备的基因,回家后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决定加盟这里。” 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企业文化中的精益思维,作为一家全产业链覆盖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对机器人的需求巨大,也能够为机器人产业孵化提供更多的平台。 据早前披露的半年业绩公告,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国内项目数为1991个,对建筑机器人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此外,机器人的应用还会极大程度地提升碧桂园既有的物业、教育、社区零售、医疗、酒店等生活场景的用户体验。对于碧桂园的现代农业和产城融合战略亦是有效的补充。 正如杨国强所言:“目前,机器人只在很小的领域得到应用,碧桂园希望将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早在今年7月,杨国强就公开表示,计划在中国和全球推广以顺德菜系为主的机器人餐厅,真正实现由机器人迎宾点餐、翻炒烹饪、端菜上桌、清洁打扫的无人化餐饮体验。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简餐,而是烹饪工艺更加复杂的中餐,这对于机器人的柔性和精准度有更高的要求。”梁衍学表示,机器人餐厅虽然只是碧桂园机器人版图中的一小部分,却是碧桂园切入机器人产业的完美入口,因为当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很难满足这些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不能满足当前示教再现的机器人操作模式,而是要在当前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智能化。” “在国家倡导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和碧桂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博智林机器人规划的建筑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在碧桂园的产业生态圈内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上海西信信息科技创始人王超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碧桂园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更多的业务实践场景和资金资源支持,西信则能够依托多年的行业咨询和软件经验积累,为博智林机器人提供信息化相关的平台技术资源。对于双方未来合作前景,王超锋说他很有信心。 可以看到,对于未来发展,博智林机器人已经有了非常清晰和远大的规划。据沈岗介绍,至2023年底,博智林机器人将在机器人谷引入万名全球最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吸引各类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微电子、生命工学等多维领域的创新企业进驻园区,完成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 (编辑:老爷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